2022-11-08 22:54:25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省社科界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带头阐释的引领作用,11月3日,2022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分会场——“百年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举行。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胡中锋教授主持开幕式。


  图片1.png

图片2.png


本次年会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广东省基层治理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监督所—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研究基地、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研究中心、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农村发展研究中心、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亚太区域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国家审计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广州市家庭与妇女儿童事业研究基地协办。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来自全国高校30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学人参加了研讨会。本次论坛得到了全国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共收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安徽大学、广西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等院校的224篇论文。经专家评审,入选会议研讨论文62篇。

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党委常委、副书记王岩,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金红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政治学部部长徐勇;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任剑涛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肖滨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陈军亚教授等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万晓宏教授主持论坛主旨报告环节。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金红教授作评论与交流。会议同时得到了《学术研究》等学术期刊的大力支持。


图片3.png

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胡中锋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胡中锋对出席年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探讨百年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广东社科联作为社科普及的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撑。我们学院也将同社科联一道,勠力同心,让广东的社科发展在我们大家的辛勤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片4.png

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王岩致辞 

王岩指出,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的大学,始终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组织开展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王岩代表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对省社科联长期以来对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发展的指导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不断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广聚天下英才,共同探索学科建设和科研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培养更多、更专业的学术创新人才。


图片5.png

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金红教授致辞

王金红指出,由广东省社科联主持的学术年会是彰显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与发展的重要研讨会。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我们要努力研究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论,将政党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纳入政治学的理论思考,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为中国政治学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拓展空间,政治现代化研究迎来新的学术增长期。


图片6.png 

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万晓宏教授主持论坛报告环节


图片7.png

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政治学部部长徐勇作主旨发言

主旨报告环节,徐勇以“双向互动:基层治理的结构再造”为题做主旨分享。徐勇根据基层治理两个基本问题——国家上层与基层的上下沟通问题、基层社会的活力和秩序问题,结合湖北省正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探寻创新基层治理,实现上下双向互动。徐勇先引用费孝通先生的“双轨政治”论——传统中国的基层治理存在着两条平行的轨道:自上而下的“皇权”轨道、自下而上的“绅权”轨道。同时,他指出双轨政治论存在不足:一是皇权可以通过县以下的乡里、保甲、什伍,一直到家户;二是士绅阶层尽管有可能影响官方政策,但缺乏制度化的保障。费孝通的“双轨政治”论的价值在于其理想形态的建构,人民的意志是不论任何性质的政治所不能不加以考虑的,这是自下而上的轨道。健全、能持久的政治必须是上通下达,来往自如的双轨形式。与日益发达的自上而下轨道相比,有助于国家政令的贯彻自下而上的轨道却显得不足。人民自下而上表达自己的意志主要有两种渠道: 一是选举代表,二是通过村委会反映。但是这两种渠道尚不畅通。因此徐勇提出共同缔造实现双向互动,达到政府意志和民众意志的有机统一,自上而下的政府意志“始于县,终于户”,自下而上的民意表达“始于户,终于县”。双向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通过共同缔造活动,激活“两代表一委员” 这一政治组织资源,将他们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制度化机制化。现代基层治理结构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两代表一委员” 制度化参与基层治理,有助于基层治理的结构再造。

 

图片8.png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任剑涛教授作主旨发言

任剑涛以“在现代化史的脉络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从现代化史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一是依据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世界进程,国家表现;二是从现代化的进程来说,只有在现代化大历史中,才能认识以国别为单位的小历史,所以是大历史与小历史、全球史与国别史,从这个角度来具体切入历史视角;三是归纳总结,必须在共同性和个别性以及规范性和例外性之间才能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他进一步分析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第一方面强调的是一个现代化世界进程的经济、政治、社会三要素。经济的现代化构成了世界现代化进程最强劲的动力,在物质化的进程当中引起全球经济一体化或者国际经济大循环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席卷全球的社会变迁过程;现代化进程是现代政治机制的形成,从个别国家推向全球;现代的社会生活方式最简单的就是公私分流。第二方面,从发展经济学概念追溯历史源头应该是在俄国,作为世界进程的现代化和以国别为单位的现代化必须连接起来,然而这个连接产生了一个大历史与小历史,全球史与国别史之间的一个错位。第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国情和现代化大历史、国别史以及中国现代化史,以共同性和个别性、规范性和例外性视角分析的结果。我们对中国40年来的发展都是个别性体验,如何在个别性当中辨别共同性,这是我们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维度,另一个维度就是在规范性和例外性之间要弄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


图片9.png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肖滨教授作主旨发言

肖滨以“基层治理的三个问题”为主题,从基层治理的难题出发,通过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实际上存在着“减负减负,越减越负”的现象。肖滨提出了区县、街道或乡镇的基层治理存在“事上安下”的结构性难题。一是“一针对千线”的“事上”。上级党政系统从任务线、控制线、任免线、资源线不断地控制基层党政组织。二是小马拉大车的“安下”。基层治理是最基础的权力,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但是除了要完成日常事务,还要应对特殊时期的任务。他认为这种结构格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双层非对称结构。基层治理主体由于对上缺失控制权,而民众面对基层治理主体,几乎完全是被动的、缺乏自主性。二是形成循环压力结构。民众通过制造上访事件、网络舆情等方式向中高层治理者施加各种压力;中高层治理者通过批示、公函和文件等形式再把压力传导给基层治理者。肖滨强调,从长远来看,基层结构性困局的破解需要依靠结构性的改革才能解决。一是在纵向法律层面,规定每一层政权事务、权限等,改变军旗游戏的结构。二是从横向层面,需要确定基层政府的权力边界,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克服全能主义的负面影响。 


图片10.png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陈军亚教授作主旨发言

陈军亚围绕“‘节点沟通’:党组织何以成为基层治理的结构性要素”主题,以近期在基层治理中做的田野调查所遇到的现象展开分析。陈军亚认为,党组织是基层治理中重要的结构性要素,党建实践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基层社会与治理体系是一体的关系而非完全双向并行的,这实际上涉及了政府意志和民众意愿之间的关系。她指出,要理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需要明白中国基层治理是具有社会性特点的结构性的双轨关系。与此同时,陈军亚认为,基层治理体系面临三个方面的节点问题:一是可能会产生价值偏离问题,二是基层治理体制的金字塔特点可能会阻塞自下而上的民意传递,三是因为依赖技术而导致重执行效率而轻效果。由此,陈军亚强调,政党在基层治理的结构和双轨关系中实际上是发挥了枢纽功能作用的治理要素,可以归结为:国家性与人民性统一的价值枢纽、构建了民众意愿的传输带的组织枢纽、实现民众意愿和政府意志疏通转化的机制枢纽。亦即枢纽功能的发挥是由党组织的使命所决定的。更重要的是,这一功能是内生于乡村、内生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即这一功能可以实现政府意志和民众意愿的转化与畅通。


图片11.png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作主旨发言

陈金龙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方式”为主题,论述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问题。一是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四个缘由,分别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全面建设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求,彰显中国现代化世界意义的需要和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基本框架的现实需求。二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五个重大原则”和战略重点的谋划和布局的四个方面探讨现代化的叙事方式。三是关于现代化叙事所蕴含的方法论,可以概括为“六个坚持”,包含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内容,而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达体现了一个心怀天下的立场,因此必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总之,中国式现代化的趋势,蕴含了新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


图片12.png

4001老百汇net官方网站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金红教授作评论与交流

在评论与交流环节,王金红对五位嘉宾主旨发言的内容表示受益良多、收获颇丰。王金红从主题的两大方面作分享。首先,在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的问题上,王金红认为,任剑涛以非常宏阔的历史视野,从现代化史这个脉络引导我们在共同性与国别性之间、规范性和例外性之间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个理论化的参照,王金红指出还可以从内在性和外在性的方面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而陈金龙从为什么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的叙事方式、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个方面展开分享,对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个命题,作了非常全面、深刻的解读,把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特别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问题的叙事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梳理。对此,王金红认为,一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已经从外在转向内在,从对铁路化、电气化到工业化等认识转入到从共富、协调、和谐、和平等现代化内容的认识,这次二十大报告对现代化的理解,是关于整个人类现代化理解的丰富和发展。二是对现代化的言说叙述表达,从分散走向整合。从之前提出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整合成中国式现代化,转向整体性的表达。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向世界的转变。由中国把自己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强国,转变为胸怀天下的视野和作为一个大国,对于当代世界和全球治理的一种责任担当。

王金红认为徐勇、肖滨、陈军亚聚焦的是微观问题,都基于基层治理来考虑现代化的问题,并从治理结构这个角度来考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问题。徐勇从双向互动来考虑基层治理结构的再造,如何通过有效的双向互动来破解基层治理的难题。肖滨谈到了基层治理结构性的困局。因此,结构再造这个问题可能一方面是指向功能的,另一个方面可能也要考虑结构再造里面的体制本身完善的问题。甚至,可能还有一个观念的再造,如在疫情防控中基层单位还有生产队、约、社区多种组织并存,多种观念共存的局面。此外,党建引领带来了基层治理结构的比较好的实际效果。因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包括陈军亚提到的政党枢纽,也就是党组织如何进入到基层组织当中,成为一个结构性的要素。当然,把中国基层治理体系放在现代化这个视野下来思考之时,还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肖滨所提到的观点,要防止全能主义因素对基层治理的影响。二是结构如何确定,尤其是在基层治理体系结构这个问题上,也就是陈军亚说的现在科层制延伸到了最低端,村干部专职化,或者称为基层干部国家化、科层化,这个趋势是不断下移的问题。同时,国内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就是强调县域治理,基层治理的下限要以县作为一个基准。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关于基层治理体系结构的问题,学理上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好,基层治理现代化可能缺乏一个坚实的结构性归依。政治学研究需要非常认真思考中国的基层问题:谁是基层?中国的基层在哪里?应该在哪里?


专家学者的报告和评论视野开阔,理论深厚,从世界与中国、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展开了深入、热烈、充分的研讨。


在分会场报告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基层治理与国家治理 ”、“国际关系与比较政治”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与会学者与《学术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编辑对会议论文进行了充分的评议与讨论。与会者在收获新知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论文修改和完善的方向,以及如何更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图片13.png

“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分论坛 


图片14.png

“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分论坛


图片15.png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分论坛

 

图片16.png

“基层治理与国家治理”分论坛


图片17.png

“国际关系与比较政治”分论坛